新政绘就残疾人就业创业新图景

   就业是民生之本,更是残疾人改善生活、平等融入社会的关键支撑。近日,我市出台的《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实施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实施办法》),将于今年9月15日正式施行,这一政策为全市残疾人带来了更多就业机会与更坚实的保障,令人振奋。  

  我市历来重视残疾人就业帮扶工作。近年来,通过构建“精准传技+岗位开发+创业扶持+产业赋能+结对帮扶”五位一体的就业帮扶体系,已帮助超过3100名农村残疾人实现较高质量就业创业。仅2025年1月举办的就业援助月活动,就成功吸引100多家企业提供2288个岗位,76名残疾人现场达成就业意向。这些成果彰显了地方政府在促进残疾人就业方面的坚定决心与有效举措。  

  新出台的《实施办法》亮点突出,双管齐下构建多层次激励体系。对残疾人而言,政策提供了全方位就业创业支持,包括一次性创业资助、技能培训补贴和竞赛奖补等;对用人单位,则设置了超比例安排就业补贴和各类建设补贴,极大提升了企业吸纳残疾员工的积极性。这种双向激励策略,既降低了残疾人的创业成本,也破解了用人单位安置残疾人的动力难题。  

  值得一提的是,《实施办法》创新性地关注了农村残疾人的特殊需求。结合各地资源禀赋开展的“一地一策”助残模式,如乳源瑶族自治县的养蜂培训、翁源县的兰花种植指导,以及乐昌市唐培基香芋种植合作社的成功案例,都证明了因地制宜的重要性。这些措施不仅赋予了残疾人劳动技能,更帮助他们融入地方产业链,实现稳定增收。  

  政策保障更为残疾人就业创业提供了坚实后盾。早在2024年12月,我市就修订了《扶助残疾人优惠办法》,对创业创新大赛获奖项目给予1000元至5万元不等的资助,而新出台的《实施办法》进一步延续并拓展了这些扶持措施。从职业技能培训到创业孵化服务,从公益性岗位开发到就业援助机制,多层次保障体系正在形成。  

  促进残疾人就业不仅需要政策支持,更需要全社会形成合力。无论是我市党员干部结对帮扶机制,还是广东狮子会等社会组织深入基层开展技能培训,都体现了全市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这种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长效机制,正是我市残疾人就业工作取得成效的关键。  

  展望未来,随着新政策的实施,我市残疾人就业前景更加可期。通过持续优化政策体系、拓展就业渠道、加强技能培训,残疾人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就业空间,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融入,共奔富裕路。



  来源:韶关日报

  作者:曾诚

  编辑:侯秀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