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九月,当五星红旗再次高扬,“开学第一课”如期而至。今年,这堂课恰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山河换了新颜,但历史的回声仍在耳畔激荡;80年,一代又一代人成长,但对民族苦难与荣光的记忆不容褪色。今天的“开学第一课”,不仅是一堂课,更是一场穿越时空的精神对话,一次面向未来的庄严宣誓: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新时代新征程。
如今的大中小学生,大多是“10后”,他们成长在和平年代,对80多年前那段艰苦卓绝的抗战历史了解有限。很多学生的历史认知来源于影视、网络等渠道,然而这些渠道获取的信息往往存在片面、虚构甚至歪曲的情况。长此以往,青少年对那段历史的认知会变得模糊和不准确,这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是十分危险的。正如郁达夫所说:“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了解本民族的历史,是爱国的基础,只有铭记历史,才能真正激发内心的爱国之情。
上好“开学第一课”,需要各级学校、教师和校党团(少先队)组织精心策划和组织。可以通过举行升国旗仪式、开展主题党(团、队)日和班会活动等,让学生们融入抗战历史情境。例如,组织学生参观抗战纪念馆,瞻仰祭扫抗战烈士墓,让他们亲身感受那段历史的沉重和庄严。同时,要组织学生收看以“英雄不朽”为主题的2025年《开学第一课》节目,通过观看、讨论、写作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此外,还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开展网上纪念堂、虚拟献花等网络传播活动,让爱国主义教育在网络空间也能落地生根。
“开学第一课”不仅仅是一堂关于抗战历史的知识课,更是一堂爱国主义的实践课。通过这堂课,要让广大青少年学生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他们要传承和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勤奋学习,崇德向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只有这样,才能告慰那些在抗战中牺牲的先烈,才能让中华民族在未来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来源:韶关日报
作者:曾 诚
编辑:侯秀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