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优”无止境

    7月以来,我市多个项目传来好消息:中国广电文化大数据中心韶关基地项目开工仪式举行、仁化县凡口铅锌矿资源整合1期采矿工程项目签约、国际知名高端度假酒店入驻曲江、武江区10万吨改性工程塑料颗粒生产建设项目破土动工……总投资超50亿元!这份“成绩单”不仅是对我市过往工作的肯定,更是我市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的生动注脚。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市场经济的培育之土,是市场主体的生命之氧,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当前,我市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各地各部门必须对标先进,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更优服务,全面提升营商环境。  

  项目招引以“质效优先”,贴心当好“店小二”。要立足韶关优势“谋好项目”,聚焦“努力建设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新韶关”目标争取优项目,避免“捡到篮子都是菜”。要“盯好项目”,一如既往地强化“一个项目、一套专班、一抓到底”的机制,对签约项目跟踪服务、对在建项目协调推进、对竣工项目督促达产。要“管好项目”,建立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定期评估项目投资强度、税收贡献、就业带动等指标,用“质效优先”的事实,彰显项目工作的科学性与长效性;以营商环境之“优”,推项目建设之“进”,撑经济发展之“稳”。  

  政务服务要“数智赋能”,构建极简审批新生态。我市要以“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为牵引,加速打造“极简审批城市”标杆。通过深化政务数据共享平台建设,全面消除部门间的“数据孤岛”和“信息烟囱”,实现企业开办、工程建设等高频事项的“一网通办”和“跨域联办”。同时,探索AI技术与政务服务的深度融合,开发智能导办、材料预审等数字化应用,推动政务服务从“能办”向“好办”“智办”转变。  

  要素成本应“精准减负”,激活市场主体新动能。开展助企服务提升行动,必须将服务举措具体化、效果标准化,考核奖惩严明化,切实解决企业的“急难愁盼”问题,坚决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围绕打造低成本创业韶关的目标,以要素市场化高效配置为核心驱动力,坚决落实国家、省一揽子减税降费政策。聚焦用水、用电、用气、用网、用地、用工、融资、物流等关键环节,采取得力措施,切实降低企业成本,提升企业生存能力、发展动力和竞争力。  

  法治诚信必“双轮驱动”,筑牢公平透明新基底。法治诚信是营商环境之基,是经营主体健康发展的保障。要深入推进法治诚信韶关建设,持续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全面实施“扫码入企”规范执法。大力推行综合执法、精准执法,践行柔性执法、服务型执法,坚决摒弃简单粗暴、选择性及“一刀切”式执法行为。对企业要以诚相待,一诺千金;既定政策、承诺事项、签订合同,务必及时兑现,让诚实守信成为企业扎根韶关的“压舱石”。  

  优化营商环境,犹如一场永不停歇的“升级战”。唯有以“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追求持续发力,才能让市场主体不断迸发活力,为努力建设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新韶关注入强劲动能。


  来源:韶关日报

  作者:叶边鱼

  编辑:侯秀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