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付式消费广泛应用于
餐饮、健身、美容等行业。
但部分商家在接受预付款后
不按承诺兑现服务或服务质量缩水,
还有甚者直接“关门跑路”。
今天我们来看一下两起
和预付式消费有关的案例
↓↓↓
王某经人介绍认识瑜伽教练刘某
双方约定每周需提供4次瑜伽课程,
每次上门课时费800元,
王某一次性预付了4万元。
没过多久,刘某提出
预存课时费可享优惠,
王某预付了7万元。
之后,刘某欲开办一家瑜伽馆
希望王某多存一些课时费,
考虑到自己具有高频瑜伽私教需求,
同时对教学服务比较满意,
王某又预付了20万元。
不到一年的时间里,
王某充值了30余万元瑜伽课程。
后来,刘某因私事暂停上课
且未与王某沟通好恢复上课的时间,
王某对刘某未能如期
正常上课的行为感到不满,
提出要求解除双方的合同关系,
并诉至法院。
徐某是一名摄影师,
为某餐饮店提供了
拍摄、制作、直播、推广的服务,
该店承诺向徐某及其合伙人支付服务费用。
因为该店一直未支付该笔服务费,
于是双方约定将该笔服务费
转为徐某在该店的会员卡充值款。
然而充值的钱还未用完,
店家却“跑路”了
经追索无果,
徐某将对方起诉至法院。
预付的瑜伽课时费能否归还?
商家关门倒闭,会员卡内预存金额怎么办?
一起来看今日的“以案说法”
《充钱办卡一时冲动 退费维权难上加难》 ↓↓↓详情戳视频

预付式消费模式主动权通常掌握在经营者手里,一旦店铺经营不善倒闭了,就会让消费者遭受退卡难、索赔难的困扰。消费者需注意,在接受美容美发、健身锻炼、教育培训、超市或商家储值等预付式消费时,要尽量避免一次性预存大笔金额。在签订正式书面合同时,明确预付式消费卡的使用范围、期限、功能、退款条件、违约责任等,并妥善保存好消费票据,以便日后发生纠纷时能够向有关部门或法院提供相关证据材料,切实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来源:韶关市中级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