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节后第一天,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强调“要高标准高起点谋划,做好2024年各项工作,全面开展梳理盘点工作,立足本地、本部门的工作职责和实际情况,认真谋划好2024年发展思路和举措,确保贯彻落实省委全会精神开好局、起好步。”
千事万事,民生是大事。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市委常委会会议提出,要“推进民生保障攻坚,全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提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市上下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做好民生工作,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民生福祉,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让人民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推进共同富裕在行动、在身边。过去的一年,我市民生实事基本完成,老百姓底气更足、笑脸更多、生活品质更高。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全市上下要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精准有效实施减负稳岗扩就业各项政策措施,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持续促进居民增收。要抓好重点群体就业,支持国有企业扩大高校毕业生招聘规模,稳定扩大基层服务项目招募规模。要落实好创业担保贷款、搭建创业载体、减免场地租金等政策,支持以创业带动就业。要围绕重大项目、重点产业实施订单式、项目制培训,不断提高技能人才比重,推动特色劳务品牌建设提质增效。要做好对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残疾人等困难人员就业兜底帮扶工作。
公共服务是改善人民生活生计、提升人民幸福感的主要手段之一。全市上下要持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围绕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进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城乡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发展银发经济,有效扩大老年产品和服务供给。围绕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育力度,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统筹推进县域普通高中标准化建设,深入实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全面加强教师人才队伍建设。要高标准抓实强医工程,促进“医共体”协同发展和治理,探索健康建设新模式,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让群众健康更有“医”靠。
社会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增进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全市上下要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持续推进参保扩面,提高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参保率、缴费率。要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要稳妥推进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省级统筹,完善职工医保门诊统筹政策,深入推进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管理服务。要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加大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低保和困难家庭保障扶持措施,探索建立“政府救助+慈善帮扶”有效衔接机制。要推动实现就业社保服务“社区村村全覆盖”,打通政策和服务“最后一公里”。
高质量发展最终目的是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我们要把更多的公共资源投入到民生领域,把更多的工作精力投入到民生领域,以更加务实的举措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所需所急所盼,“兜”住最困难群体,“保”住最基本生活,“增”进最广大群众的民生福祉。
来源:韶关日报
作者:唐忠祥
编辑:李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