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近日的召开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既传递出“稳”的定力,更彰显了“进”的决心。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我市以“项目为王”为主线,以“八个重点领域”为突破口,勾勒出一条兼顾当下纾困与长远布局的发展路径。分析会不仅是对阶段性成果的总结,更是对发展逻辑的重构——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破局”,从“单点突破”迈向“系统集成”。
要锚定产业链韧性,锻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分析会释放的强烈信号之一,是我市正加速从传统资源型城市向现代化产业体系转型。会议将“制造业招商引资”与“数据中心全产业链发展”置于核心位置,既是对国家“新基建”战略的精准响应,也是基于本地资源禀赋的理性选择。韶关高新区一季度工业投资增长59.6%、技改投资激增301.7%的亮眼数据,印证了产业升级的潜力。但需清醒认识到,当前钢铁、有色金属等传统产业仍面临附加值低、能耗高等瓶颈。下一步需以“数字赋能”为抓手,推动产业链向研发设计、品牌营销等高附加值环节延伸。
要破解二元结构矛盾,激活内需市场的乘数效应。分析会在强调“扩大内需”的同时,特别提及“推动房地产市场和建筑业止跌回稳”,折射出我市经济结构中的深层矛盾:投资依赖型增长与消费潜力释放不足的失衡。提醒我们需以更精细化的政策工具激活市场。可从三方面破题:一是建立“房地产+文旅康养”融合模式,将库存商品房转化为长租公寓、养老社区等新业态;二是借鉴“淄博烧烤”“哈尔滨冰雪”等流量经济经验,打造“丹霞山生态游+南华禅寺文化游”特色IP,带动餐饮、住宿等服务业复苏;三是创新消费金融产品,对绿色家电、新能源汽车等大宗消费提供“零首付+分期免息”政策,让政策红利直达消费端。
要构建“政策直达”机制,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分析会提出的“切实优化营商环境”绝非空泛口号,而是需要制度创新的系统性工程。当前,企业反映强烈的审批周期长、政策兑现慢等问题,正是优化空间所在。不妨创新探索建立“三张清单”制度:一是“惠企政策明白卡”,将减税降费、技改补贴等政策转化为企业看得懂的“操作指南”;二是“问题直通车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实时捕捉企业痛点,实现“企业点单、部门响应”;三是“营商环境体验官”机制,邀请企业家、人大代表担任监督员,对政务服务质量进行“好差评”。
要统筹发展与安全,筑牢风险防控防火墙。在强调“拼经济”的同时,将“统筹发展和安全”列为底线要求,体现了辩证思维。我市作为粤北生态屏障,需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间找到平衡点。对此,要构建“双评价”机制,即对重大项目实行“生态影响评价”与“经济社会效益评价”双轨并行,对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坚决说“不”;建立“产业链风险预警系统”,针对数据中心能耗、制造业供应链等关键领域,设置红黄蓝三级预警,确保发展不逾矩、安全不缺位。
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既是动员令,更是宣言书。我们必须牢记:越是困难时刻,越要坚定“项目为王”的战略定力;越是转型关口,越需保持“刀刃向内”的改革勇气。当政府以“店小二”的姿态护航企业,以“战略家”的视野布局产业,以“守护者”的责任统筹安全,这座“善美之城”必将在激活新动能中,以实干担当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答卷。
来源:韶关日报
作者:曾诚
编辑:李书帆